導柱導套配合間隙及形位公差的確定方法。在具體設計導柱導套時其思路和方法步驟如下:
1、根據工件形狀,排料方式及壓機的情況首先確定導柱的布置方式;
2、根據衝裁間隙的變化量,分配各部分公差,一般凸、凹模製造公差為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變化量,導柱彎曲撓度為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變化量,導柱導套配合間隙對衝裁間隙的改變量為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變化量;
3、依據允許的導柱彎曲撓度及衝裁時的側向力大小確定導柱的尺寸(主要是衝切不封閉的製件時);
4、依據分配的配合間隙對衝裁間隙的改變量及導柱導套的布置形式確定導柱導套的最大配合間隙;
5、依據導柱導套的最大配合間隙及導柱導套的加工公差確定導柱導套的最小配合間隙;
6、依據導柱導套的最小配合間隙確定導柱導套的形位公差。
導柱的製造材料一般為優質碳素結構鋼,在製造時,一般是在車床上進行粗加工,粗加工時留出一定的磨削餘量;再進行熱處理,在熱處理時,通常選擇滲碳層深度為0.8毫米至1.2毫米,淬硬時,一般達到58至62洛氏硬度;最後進行研頂尖孔以及外圓精磨。
為了提高導柱的尺寸精度,改善表麵狀況,也可以在外圓磨削時,留出一定的餘量,一般為0.01毫米至0.015毫米,再次進行磨削。
在使用圓盤式研磨機時,一般是將導柱夾在隔板內部,通過上下研盤的偏心運轉,使導柱的運動方向進行一個周期性的變化,從而達到均勻分布研磨劑的目的,並使導柱表麵形成縱橫交錯的研磨痕跡。該方法的生產效率高,研磨工具的磨損比較均勻,適用於大批量生產導柱。
在對導套進行加工時,一般先進行粗加工處理,處理時通常留出0.3毫米的磨削餘量,再進行熱處理,使用優質碳素結構鋼進行滲碳處理,深度通常為0.8毫米至1.2毫米,淬硬至58至62 HRC,之後,對內圓和外圓進行磨削處理。
在加工時,導套和導柱之間所需的配合尺寸的精度要求非常高,此外,還要求內孔的軸線和外圓的軸線相同,因此,在進行磨削加工時,要先將內孔磨好,裝上心軸磨外圓。但是,如果導套與模座之間的固定是使用粘接實現的,那麽,就不要求外圓有很高的同軸度,並且導套的外圓也不需要進行磨削加工。